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隱形拉鏈的織帶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33326閱讀:62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隱形拉鏈的織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類,特別涉及一種隱形拉鏈的織帶結構。
如公眾所如,常用的隱形拉鏈條(1),如附圖1所示,是拉鏈條(1)的背面視圖,其是由一對織帶(11)、兩鏈齒條(12)及一拉鏈頭(13)所組成,其在縫制時,是將鏈齒條(12)分別縫制于織帶(11)的彎折側邊(111)上,而后,再經一加熱定型機使縫制有鏈齒條(12)的織帶(11)在其彎折180°的彎折處(111)得以完全定型,再裝置一拉鏈頭(13)于兩鏈齒條(12)之間,使兩鏈齒條(12)在相對吻合后,其兩織帶(11)被彎折處(111)恰可相互抵接,進而,使鏈齒條(12)得以隱藏于織帶(11)的背面,而達到隱形的目的。然而,上述織帶(11)的構造,其編織方式種類繁多,其不外乎是以多數條織線沿織帶(11)的長軸延伸方向,以連續環繞組成(給稱經編法),而且為了使其表面形成的紋路多有變化,在織線的環繞方式上,也有多種選擇,一般而言,其織線均僅是以連續并列方式簡單的予以組成而已,然而,因為織帶(11)沒有可定位的導引彎折處,所以,當織帶(11)在縫制上鏈齒條(12)后,是無法有效地使織帶(11)的兩側邊得到相互平行,進而,當拉鏈頭(13)滑行于鏈齒條(12)上時,常造成織帶(11)邊會卡于拉鏈頭(13)及鏈齒條(12)之間,造成使用上的困擾。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常用拉鏈織帶存在的缺點,而提供一種隱形拉鏈的織帶結構,使拉鏈頭在鏈齒條上更順暢地滑動。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是在織帶的鏈齒條部位設置具有較不易變形及一定位置可導引的彎折線,使織帶在縫制上鏈齒條后,其織帶兩側邊得到相當的平行;其主要是在織帶上設有平行于徑向的數個軸心線,其組織包括有數條第一織線,其沿該織帶的徑向以連續環繞的方式,延伸并形成鏈環狀;數條第二織線,其以織帶的徑向,一左一右相隔重疊編程的方式循環交錯延伸;其特征在于,第一織線數少于該軸心線數,并于相距織帶邊緣適當距離處未設有第一織線,使其形成同徑向平行的廣闊部位,以提供在設置拉鏈齒條時,可由廣闊部位得到一定的引導彎折位置,使其定型后不易發生變形現象,且在裝設拉鏈頭后,并滑動于拉鏈齒條上時,不會有織帶邊卡入拉鏈齒條及拉鏈頭之間現象發生。
以下結合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實施例圖1為常用隱形拉鏈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1)為隱形拉鏈條、(11)為織帶、(111)為彎折側邊、(12)為鏈齒條、(13)為拉鏈頭、(2)為織帶、(21)為第一織線、(22)為第二織線、(23)為第三織線、(24)為第一多角形缺口地帶、(25)為第二多角形缺口地帶、(26)為廣闊部位、(3)為拉鏈齒條。
如附圖2、附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織帶(2),其是在編織時,以徑向彼此平行設有十四個條貫,即編織線沿徑向垂直凸起的條紋,且各條貫分別具有一軸心線,如附圖2所示,其是依次以字結a、b、c、d、e、f、g、h、i、j、k、l、m、n來表示;另外,織帶的條貫分別是由十二條第一織線(21)、十三條第二織線(22)與十一條第三織線(23)所組成;其中,第二織線(22)是由上向下(依圖示方向為準)以一左一右地連續二針交錯循環的方式環繞于相鄰的二個條貫間,即于ab、bc、cd……mn等軸心線同延伸,行業內通稱為經編組織,且由每一循環動作所形成的編目,即各相隔有一針俗稱為編程,即相鄰于二條貫間之間,通常是以1-1T表示;第三織線(23)是由上而下,且左、右循環交錯環繞而成,在其第一針完成組環后,便橫跨至第四針處組環,而后,再返回第一針處,其中,每一個循環動作各左、右橫跨有三個編程,即于ad、be、cf……kn等軸心線間是以1-3T的方式編織,行業內通稱為花樣組織。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其第一織線(21)與各第二、第三織線(22)、(23)同的配合關系,并非用簡單的依序并列方式設置,而與常用的不同;該第一織線(21)是以沿其徑向由上而下連續環繞方式形成鏈環狀,除了對應于該織帶左、右兩側的第四個條貫處d、k軸心線上的外,其他每一軸心線上均設有第一織線(21);藉由上述的組合方式,使本實用新型在使用上有兩大特點一、在相對于a、b軸心線與m、n軸心線之條貫間,由于第一、二、三織線(21)、(22)、(23)其交互重疊的狀態較其他部位稀疏,因此,會形成有多數個沿其徑向排列的第一多角形缺口地帶(24)(如附圖2所示,略呈三角形);而在相對于b、c軸心線與l、m軸心線的各條貫間,則分別形成多數個沿其徑向排列的第二多角形缺口地帶(25)(如附圖2所示,略呈五角形),進而,可使拉鏈齒條(3)更便于縫制其上,并可減少縫制時間,并可避免造成織帶(2)邊緣起皺的現象發生;二、在相對于軸心線處的條貫,由于其組織上少編一條第一織線(21),因此其厚度會略為減小,而使該織帶(2)介于c、e與j、l軸心線間的部位,形成一較為柔軟的廣闊部位(26);藉此使該織帶(2)在使用于制作隱形拉鏈條時,易于在其廣闊部位(26)予以彎折180°并定型,且定型效果更為牢固,而不會發生外翻現象;此外,由于拉鏈頭(13)在該拉鏈齒條(3)上滑動時,其底部不可避免地會與該織帶(2)的表面接觸,而常用的織帶由于該部位凸起來相當大的高度,因此,多少會妨礙到該拉鏈頭(13)的滑動,而本實用新型由于其與拉鏈頭(13)接觸的凸起高度小,且較為柔軟的廣闊部位(26),因此,可使拉鏈頭更為順暢地滑動于其間。
織帶(2)所用的十四個軸心線,在相距于兩側邊各三個編程的d、k軸心線上,各減編一第一織線(21),以及運用第一、二、三織線(21)、(22)、(23)的結構并非隱形拉鏈用織帶的唯一編織方式,其可視需要而改變所選用的各第一、二、三織線(21)、(22)、(23)的環繞方式,并可將其軸心線數增減為十三、十五或其他任意數,同時,各廣闊部位(26)也可隨時視織帶(2)的軸心線數或拉鏈大小的改變,而調整其距離與側緣二個或四個等不同的編程處,而不必局限于前述圖示所示的位置。
各軸心線與第一、第二、第三織線(21)、(22)、(23)的設置數可用下列公公開計算C為軸心線數、N為欲形成廣闊部位所必須減編的針數(本實施例中N=1)、T2為每循環環繞一次所橫跨的編程數(本實施例中T2=1)、T3為每循環環繞一次所橫跨的編程數(本實施例中T3=3),L1為第一織線數、L2為第二織線數、L3為第三織線數,L1=C-2NL2=C-T2L3=C-T3其中L1=C-2N的計算方式,是適用在廣闊部位(26)相互對稱于織帶(2)兩側邊的編織方式,若用單邊設置該部位時,則該公式應修正為L1=C-N;至于該織帶(2)于其兩側邊對稱的各設一個廣闊部位(26),乃是藉此可使拉鏈制造者,欲縫制拉鏈齒條(3)于其上時,無需分辨或轉換其左右方向,即可隨時進行縫制工作,以增進其工作的方便性。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有效防止織帶邊卡入拉鏈齒條及拉鏈頭之間。
權利要求1.一種隱形拉鏈的織帶結構,它是由數條軸心線與數條織線所組成,其編織時的徑向長度可以無限延伸,并且平行于該徑向的數條軸心線,織線包括有數條第一織線(21),數條第二織線(22),數條第三織線(23),其中,數條第一織線沿織帶(2)的徑向以連續環繞的方式延伸并形成鏈環狀;數條第二織線(22)沿織帶(2)的徑向以一左一右相隔重疊編程的方式循環交錯延伸;第三條織線(23)是由上而下,且左右循環交錯環繞而成,其特征在于,第一織線(21)數少于軸心線數,并于相距該織帶(2)邊緣適當距離處,未設有第一織線(21),使其形成與徑向平行的一廣闊部位(26)。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隱形拉鏈的織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軸心線與第一、二織線(21)、(22)的設置數量,是依下列公式計算C為軸心線數、L1為第一織線數、N為欲形成廣闊部位所必須減編的第一織線數、L2為第二織線數、T2為第二織線每循環環繞一次所橫跨的編程數L1=C-NL2=C-T2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隱形拉鏈的織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廣闊部位是以左、右對稱方式設于織帶(2)兩側邊上時,其各軸心線與第一、二織線(21)、(22)的設置數量,是依下列公式計算C為軸心線數、L1為第一織線數、N為欲形成廣闊部位所必須減編的第一織線數、L2為第二織線數、T2為第二織線每循環環繞一次所橫跨的編程數L1=C-2NL2=C-T2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隱形拉鏈的織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數條第三織線(23)的設置數量,是依下列公式計算L3為第三織線數量、T3為第三織線每循環環繞一次所橫跨的編程數L3=C-T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隱形拉鏈的織帶結構,其針織時是沿徑向作無限長度延伸,并具有平行于該徑向之數條軸心線,且其是由三組織線相互交錯針織而成,其特征在于:織帶(2)的第一織線數定當于該軸心線數,并在相距該織帶(2)兩側邊緣適當距離處,未設有第一織線(21),使其該段形成一廣闊部位(26),以便于在彎折并縫制上拉鏈(13)后,其織帶彎折邊緣處可連到完全平行狀態,使拉鏈拉合后,能有效隱藏于織帶背面,達到完全不外露之效果。
文檔編號A44B19/34GK2340233SQ98202869
公開日1999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6日 優先權日1998年4月6日
發明者廖啟鈞 申請人:廖啟鈞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