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大豆全膜雙壟溝側播技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干旱及半干旱山區大豆及雙子葉出土作物全膜雙壟溝側播種植,該技術在大豆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基礎上,將種子向溝側移3cm-4cm處打孔播種,形成的一種溝側種植的新技術。該技術可以在秋覆膜或頂凌覆膜后秋冬雨雪春夏用,不但解決了旱地大豆播種期干旱、生長期缺水、自然降水利用率低,而且有效解決了大豆及雙子葉出土作物壟溝種植后遇雨易板結、出苗不齊不全、人工放苗損傷幼苗造成出苗率低的問題,破解了旱地大豆產量低而不穩的問題,為全面提高旱地大豆綜合生產能力、促進大豆生產的全面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專利說明】
旱地大豆全膜雙壟溝側播技術
所屬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旱地大豆全膜雙壟溝側播技術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0002]大豆是華池縣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10萬畝左右,占全縣小宗糧豆種植面積的近30%。近年來,我縣在大豆產業上積極探索,開展各類試驗研究,創新形成了旱地大豆全膜雙壟溝側播技術,該技術是有效解決大豆放苗難、遇雨易板結、出苗率低的問題的關鍵性技術措施。
[0003]本發明所展示的技術是2010年首次在華池縣懷安鄉豐陽渠村、廖坪村試驗獲得初步成功。由于當年春播時期雨水較多,試驗、示范的全膜雙壟溝播大豆板結嚴重,多次補苗和放苗后,出苗率仍然較低。為此,技術人員經過反復摸索,在壟溝側3cm-4cm處補種大豆,最終補種大豆意外保住全苗,旱地大豆全膜雙壟溝側播技術獲得了初步成效。該技術成功破解了旱地大豆溝播后遇雨易板結、出苗不齊不全、人工掏苗、放苗難以及出苗率低的難題。試驗結果表明:全膜雙壟溝側播大豆平均畝產205.7公斤,分別較全膜雙壟溝播、常規露地畝增產11.5公斤、65.4公斤,增產率9.5%,46.6%,為全面提高旱地大豆綜合生產能力、促進大豆生產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技術應用于大豆及雙子葉出土作物。全膜雙壟溝側播技術采取先起雙壟(小壟寬40cm-45cm、壟高15_20cm,大壟寬65cm-70cm,壟幅100cm),使大小壟相接處形成播種溝,然后采用寬120cm的薄膜全覆蓋,最后在壟溝側3cm-4cm處播種。行距平均為55cm,株距15cm_18cm,每穴播2粒,留苗1_2株,播種深度3cm_4cm出苗,畝留苗0.65-0.85萬株。
[0005]本發明緊緊圍繞“提高農田自然降水利用率和節本增效”等核心問題,依據覆蓋抑蒸理論、農田微工程雨水集蓄和富集疊加理論,采用全膜覆蓋理念,不但解決了旱地大豆播種期干旱、生長期缺水、自然降水利用率低,而且有效解決了大豆及雙子葉出土作物壟溝種植后遇雨易板結、出苗不齊不全、人工放苗損傷幼苗造成出苗率低的問題,破解了旱地大豆產量低而不穩的問題。
[0006]全苗和壯苗是大豆高產的基礎,通過多年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全膜雙壟溝側播大豆出苗率平均為94.5%,全膜雙壟溝播大豆出苗率平均為73.3%,溝側播出苗率比溝播高21.
【具體實施方式】
[0007]1、選地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川、源、梯田地種植。
2、土壤處理地下害蟲多的地塊用毒死蜱乳油加細砂土拌成毒土撒施;雜草重的地塊覆膜前正確選擇噴施除草劑。
3、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秋覆膜或頂凌覆膜,實現秋冬雨雪春夏用,變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
4、良種選用我縣可選用冀豆17號、沈豆6號等中晚熟抗旱品種。
5、適期播種播期較陸地適當推遲,我縣在4月25日至5月5日播種為宜。
6、壟側播種用點播器在壟溝測3cm-4cm處打孔播種(壟溝內種植播后遇雨易板結),每穴播2粒,播種深度3cm-4cm出苗。
7、合理密植全膜雙壟溝側播大豆行距平均為55cm,適宜株距15cm-20cm。出苗后可根據品種特性及種植密度留單苗或雙苗,畝保苗0.65-0.85萬株為宜。
8、科學管理生長期注意查苗補苗、間苗定苗、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
[0008]所述技術適用于干旱、半干旱山區的大豆及雙子葉出土作物全膜雙壟溝側播種植。
[000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個別實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早地大豆溝側播技術。其特征在于:創新提出的一項抗旱保墑新技術,改變原全膜雙壟溝穴播栽培模式為全膜雙壟溝側3cm?4cm處打孔穴播,破解了旱地大豆溝播后遇降水板結、出苗不齊不全、人工掏苗、放苗以及出苗率低的難題。試驗結果表明:全膜雙壟溝側播大豆平均畝產205.7公斤,分別較全膜雙壟溝播、常規露地畝增產11.5公斤、65.4公斤,增產率9.5 %、46.6 %。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文檔編號】A01G1/00GK105875130SQ201510016966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月9日
【發明人】譙顯明, 張彩霞, 高鵬, 繆會穎, 陳繼錄, 李建霞, 張維博, 方明金, 劉云成, 姬浩東
【申請人】華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