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反推葉片的飼料熟化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飼料熟化機,尤其是涉及具有反推葉片的飼料熟化機。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是對中國專利號為ZL02229343.4、實用新型名稱為“無壓飼料熟化機”的進一步改進。該結構的飼料熟化機具有結構簡單緊湊、無需配套鍋爐即可實現對飼料熟化調制目的,安全性高。但所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為不具有自動補水、自動控溫、熟化筒內的飼料停留時間不可控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具有反推葉片的飼料熟化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反推葉片的飼料熟化機,它包括設置在加熱水腔內的帶有進出料口的調質筒,和沿軸向設置在該調質筒內的由動力源驅動的輸送攪龍,以及設置在加熱水腔下部的燃燒室,所述加熱水腔上部通過導流管與調質筒相連通,所述輸送攪龍由沿軸向按螺旋線排列設置在動力軸上的梯形葉片組成;位于調質筒進料口處的葉片為螺旋面葉片,在所述動力軸上沿軸向設置有與所述梯形葉片螺旋線排列方向相反的反推葉片。
所述調質筒水平設置在所述加熱水腔內。
加熱水腔通過管道與補水箱相連通;所述補水箱通過水位自動控制閥與補水管道相連通。
在所述燃燒室出煙口設置有引風機。
在所述加熱水腔內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引風機電源通斷的溫度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所述動力軸上沿軸向設置有與所述梯形葉片螺旋線排列方向相反的反推葉片,因此起到對調質筒內飼料自進料口到出料口移動時間的控制,提高了飼料的熟化質量。設置有與加熱水腔相連通的補水箱,并通過水位自動控制閥與補水管道相連通,這樣當加熱水腔內水位降低到設定值時,所述水位自動控制閥打開向加熱水腔內自動補水,從而實現對加熱水腔自動補水目的。將位于調質筒進料口處的葉片設置成為螺旋面結構,減少了調質筒內蒸汽自進料口泄漏;而在燃燒室出煙口設置引風機,并通過設置在加熱水腔內的溫度傳感器控制引風機電源的通斷,達到對加熱水腔內水溫的自動控制,降低了能耗。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反推葉片的飼料熟化機,它包括水平設置在加熱水腔1內的帶有進出料口2、3的調質筒4,和沿軸向設置在該調質筒內的由動力源5驅動的輸送攪龍,所述輸送攪龍由沿軸向按螺旋線排列設置在動力軸11上的梯形葉片12組成;在動力軸11上沿軸向設置有與梯形葉片12螺旋線排列方向相反的反推葉片14。位于調質筒4進料口2處的葉片為螺旋面葉片13,這樣可減少調質筒內蒸汽自進料口泄漏;在加熱水腔1下部設置有燃燒室6,加熱水腔1上部通過導流管7與調質筒4相連通,加熱水腔1通過管道8與補水箱9相連通;所述補水箱9通過浮球式水位自動控制閥10與補水管道相連通。為實現對加熱水腔1內水溫的自動控制,降低了能耗,在燃燒室6出煙口設置引風機15,并通過設置在加熱水腔1內的溫度傳感器16控制引風機15電源的通斷。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反推葉片的飼料熟化機,它包括設置在加熱水腔(1)內的帶有進出料口(2、3)的調質筒(4),和沿軸向設置在該調質筒內的由動力源(5)驅動的輸送攪龍,以及設置在加熱水腔(1)下部的燃燒室(6),所述加熱水腔(1)上部通過導流管(7)與調質筒(4)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攪龍由沿軸向按螺旋線排列設置在動力軸(11)上的梯形葉片(12)組成;位于調質筒(4)進料口(2)處的葉片為螺旋面葉片(13);在所述動力軸(11)上沿軸向設置有與所述梯形葉片(12)螺旋線排列方向相反的反推葉片(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熟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質筒(4)水平設置在所述加熱水腔(1)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熟化機,其特征在于加熱水腔(1)通過管道(8)與補水箱(9)相連通;所述補水箱(9)通過水位自動控制閥(10)與補水管道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熟化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燒室(6)出煙口設置有引風機(15)。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熟化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熱水腔(1)內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引風機(15)電源通斷的溫度傳感器(1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反推葉片的飼料熟化機,它包括設置在加熱水腔內的帶有進出料口的調質筒,和沿軸向設置在該調質筒內的由動力源驅動的輸送絞龍,以及設置在加熱水腔下部的燃燒室,所述加熱水腔上部通過導流管與調質筒相連通,所述輸送絞龍由沿軸向按螺旋線排列設置在動力軸上的梯形葉片組成;位于調質筒進料口處的葉片為螺旋面葉片,在所述動力軸上沿軸向設置有與所述梯形葉片螺旋線排列方向相反的反推葉片。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在所述動力軸上沿軸向設置有與所述梯形葉片螺旋線排列方向相反的反推葉片,因此起到對調質筒內飼料自進料口到出料口移動時間的控制,提高了飼料的熟化質量。
文檔編號A23K1/00GK2925121SQ200620031409
公開日2007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3日
發明者楊改松, 楊建國, 楊建軍, 楊建霞 申請人:楊改松